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2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天安门与新天安堂

世代Kosmos 世代Kosmos 2020-01-01



文 / 许宏





这不是1919年5月4日拍摄的照片,却或许是关于1919年天安门最清晰且有明确出处的图像记录之一。<1>


1919年及其前后的天安门外,发生过多次集会运动。百年来,天安门早已成为很多中国人和外国人最熟悉的近现代中国的象征之一。


按照通行的记载,作为皇城正门的天安门于1651年竣工,时值清顺治八年。天安门的前身,为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初建以及1465年(明成化元年)重建的承天门。


无论是承天门或当初牌坊匾额上的“承天之门”,还是天安门或当初门楼匾额上的“天安之门”,都似乎意在显示着类似这样的信息: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具体到“天安之门”,有些研究者参考匾额上与之对应的满文,指出其意思不是“天上或属天平安之门”,而是“使天下平安之门”。<2>


相比之下,1919年4至6月间于上海首印的官话及文理(文言)和合本圣经不仅远没有“五四事件”及1919年前后出现的其它运动著名于世,与其有关的历史建筑更是鲜为人知。


本期《世代》已经提及的烟台东山安歇楼是官话和合本翻译及修订者们多次聚集工作之处。至于正式发起官话及文理和合本圣经计划的地方,其所受关注可能更少。







那是在上海的新天安堂,位于外白渡桥西南的苏州河畔。1890年5月7日至20日,在华新教传教士大会于上海举行,除了首日在兰心戏院(Lyceum Theatre,1874—1929),其余都在戏院近旁的新天安堂。<3>


兰心戏院最初建于1867年,是中国最早的具有现代西方形态的剧院之一。而新天安堂始建于1884年,1900年前后扩建。


新天安堂和兰心戏院所在地,处于外滩(The Bund,来自波斯语,堤岸)北端,是西方人在近现代上海最早开拓的区域之一。附近的重要机构包括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以及美国北方长老会差会的出版社——美华书馆(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4> 


美华书馆曾是上海规模最大的现代出版及印刷机构之一,促进了中国人自己所建现代印刷及出版业的成型。1897年,曾在美华书馆工作的几名中国员工创办了商务印书馆。


根据英国圣书公会(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在1920年发表的年报,日本的印刷厂因受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影响无法正常运行,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及其它印厂在印制各种版本的圣经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5>


新天安堂的英文名字“Union Church”(联合教堂)与“Union Version”(和合本)有着显然相似的背景,就是都不限于一个宗派。


新天安堂的前身,是1864至1866年间建于山东路的天安堂。在那之前,则是1845年开始聚会的联合礼拜堂(Union Chapel),牧师是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1796—1857)。


麦都思创办的墨海书馆(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Press)是中国大陆最早的现代西式出版和印刷机构。而他参与出版的文理委办译本(Delegates' Version)圣经和南京官话译本新约,对于1919年文理及官话和合本的出版都有影响。


天安堂的聚会者,既有英国不同宗派的“不从国教者”[nonconformists,亦通称为自由教会(Free Church)成员],也有中国基督徒。


后来,天安堂成为华人教会,那里的外国基督徒就在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旁边的苏州路集资兴建了新天安堂。





设计此堂的苏格兰建筑师威廉·道达(William Dowdall,1842—1929),其作品还有上海徐家汇的圣依纳爵主教座堂(St. Ignatius Cathedral)。<6>





如果天安门是近现代中国的某种象征,新天安堂及其周围建筑也许可以被视为西方世界进入天安门中国的某种标记。在此进入的过程中,“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之下的秩序受到了明显的挑战。


到了1919年,天安门中国所包含的内容已经有着比1890年时更多的外来因素。但是,这不意味着以天安门为背景的“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们就接受以新天安堂为背景的西方传教士及其中国同道们所传有关上帝之国的信息。


新天安堂在近百年来的遭遇,包括被没收、被改造为工厂、被烧毁、被部分重建,大概折射出天安门中国的某种不变与某些变化。<7>   


当然,关于天安门与新天安堂,这个变与不变的历史还没有结束。



<1> Student Demonstration, Tiananmen Square, Peking, November 29, 1919,  Sidney D. Gamble Photographs, David M. Rubenstein Rare Book & Manuscript Library, Duke University, https://library.duke.edu/digitalcollections/gamble_312-1783/.


<2> 王双,“天安门”,《文津流觞》,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2014年第4期,总第四十八期。李松龄,“木材厂中发现天安门匾额,上面竟是‘天安之门’ ”,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2019年3月14日。“为人者天”,《春秋繁露》,《四部丛刊初编》,上海涵芬楼景印武英殿聚珍版本(乾隆甲午本),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77374&page=39。Erich Hauer, "Why the Sinologue Should Study Manchu", Journal of the 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For the Year 1930, Vol. LXI (Shanghai: Kelly & Walsh, 1930), 157-164.  


<3> Records of the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of China Held at Shanghai, May 7-20, 1890 (Shangh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90), x, xxv-xxxvi, lxv-lxviii. 


<4> C. E. Darwent, Shanghai: A handbook for travellers and residents to the chief objects of interest in and around the foreign settlements and native city (Shanghai: Kelly and Walsh, 1904), 26-27, 152-153. Jin Fu, Chinese Theat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91. Jonathan P. J. Stock, Huju: Traditional Opera in Modern Shanghai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106-107.  Garland Cannon and Alan S. Kaye, The Persian Contributions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An Historical Dictionary (Wiesbaden: Harrassowitz, 2001), 72. “Lyceum”,音译为兰心,源自“Λύκειον”(Lykeion),原指代雅典学园,名字取自学园附近的阿波罗神庙,如今也指世界有些地方的中学学制,参见:C. C. Felton,  A Greek Reader,  for the use of schools; containing selections in prose and poetry, with English notes and a lexicon (Hartford: H. Huntington, Jun., 1840), 385. 


<5>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Volume 24, Printers and Printing to Public Policy, Copyright, Executive Editors: Allen Kent, Harold Lancour, Jay E. Daily (New York: Marcel Dekker, 1978), 83-87. Christopher A. Reed, Gutenberg in Shanghai: Chinese Print Capitalism, 1876-1937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2004), 188-191. The Hundred and Sixteenth Report of the 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For the Year Ending March MCMXX, with appendix and a list of subscribers and benefactors (London: The Bible House, 1920), 167. 


<6> C. E. Darwent, Shanghai: A handbook for travellers and residents to the chief objects of interest in and around the foreign settlements and native city (Shanghai: Kelly and Walsh, 1904), 25-27. W. C. M., "Memoir of the Late Rev. Dr. Medhurst", The Evangelical Magazine and Missionary Chronicle, Vol. XXXV (London: Ward and Co., 1857), 524-529. Xiantao Zhang, The 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Pr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y Press in Late Qing China (London: Routledge, 2007), 106. Jost Oliver Zetzsche, The Bible in China: The History of the Union Version or the Culmination of Protestant Missionary Bible Translation in China (Nettetal: Steyler Verlag, 1999), 77-103, 141-143. 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s of Hongkong, Shanghai, and Other Treaty Ports of China: Their History, People, Commerce, Industries, and Resources, Editor-in-Chief: Arnold Wright, Assistant Editor: H. A. Cartwright (London: Lloyd's Greater Britain Publishing Company, Ltd., 1908), 336. H. Lang, Shanghai Considered Socially, A Lecture (Shangh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75), 40. Encyclopedia of 20th-Century Architecture, Volume 1, edited by R. Stephen Sennott (New York: Fitzroy Dearborn, 2004), 469.


<7> Michelle Qiao, "Union Church outlasts 128 years of trials", Shanghai Daily, December 24, 2013, https://archive.shine.cn/feature/art-and-culture/Union-Church-outlasts-128-years-of-trials/shdaily.shtml.





此文题图:


学生游行,天安门前,北京,1919年11月29日。Sidney D. Gamble Photographs, David M. Rubenstein Rare Book & Manuscript Library, Duke University, https://library.duke.edu/digitalcollections/gamble_312-1783/.


此文插图:


新天安堂,照片两张,1908年或以前,1904年或以前。


分别来自:


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s of Hongkong, Shanghai, and Other Treaty Ports of China: Their History, People, Commerce, Industries, and Resources, Editor-in-Chief: Arnold Wright, Assistant Editor: H. A. Cartwright (London: Lloyd's Greater Britain Publishing Company, Ltd., 1908), 336. 


C. E. Darwent, Shanghai: A handbook for travellers and residents to the chief objects of interest in and around the foreign settlements and native city (Shanghai: Kelly and Walsh, 1904), 26.



此文首发于《世代》第7期(2019年春季号)。


若有媒体或自媒体考虑转发《世代》内容,请尽可能在对作品进行核实与反思后再通过微信(世代Kosmos)或电子邮件(kosmoseditor@gmail.com)联系。


《世代》第7期主题是“和合本圣经、五四运动”,却也有并非可以简单分门别类的文字。如《世代》文章体例第1期卷首语所写,《世代》涉及生活各方面,鼓励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创作。《世代》不一定完全认同所分享作品的全部方面。


欢迎访问《世代》网站:www.kosmoschina.org,详见“阅读原文”。





《世代》创刊词 / 孙毅


《世代》第1期卷首语 / 许宏


上帝启示之下的教育 / 查士丁·泰勒   译 / 许宏


早期教会为何人才辈出 /  颜新恩


如何培育真正的人 /  颜新恩


《世代》文章体例 / 《世代》


牧养下一个世代的领袖 / 安溪


基督教古典教育的五个试探 / 布莱恩·道格拉斯  译 / 祖潘


美国基督教大学为何衰落 / 乔治·马斯登  译 / 许宏


美国传统古典学院是怎样被瓦解的 / 乔治·马斯登  译 / 许宏 


美国大学意识形态的蜕变 / 乔治·马斯登  译 / 许宏


基督教与美国文化:被忽视的张力 / 乔治·马斯登  译 / 许宏


宗教信仰在当代美国大学的位置 / 乔治·马斯登  译 / 许宏 


如何重建美国大学 / 乔治·马斯登  译 / 许宏


从纽曼的“大学理念”谈中国大学精神 / 何光沪


基督教物理学?/ 孙毅


如何研究世界 / 大卫·乃福、马可·诺尔  译 / 许宏


沉默的上帝?/ 常青


《世代》第1期下载 /《世代》


谁不是叛教者?!/ 冉云飞


陌  陌 / 书拉密


艾略特的回转 / 南方


多余之人?/ 许宏


当世代遇上世俗时代 /《世代》


《世代》题字溯源 / 《世代》




《世代》第2期卷首语 / 许宏


《世代》第2期封二 / 陆游、杜兰德


中国城市新兴教会的中产阶级化倾向 / 雪汉青


中产阶级的挣扎与盼望 / 黄一琨


教会建制发展与城市中产阶层 / 孙毅


上帝之下的中产阶级 / 许宏


工作一定是神圣呼召?/ 李晋、马丽


回到商业本质的思考 / 纪红雨 


一位中国教师的业余生活 /  赵曰北


人在哪里最可以认识上帝 / 王一乐


《世代》第2期下载 / 《世代》


是圣经批判,还是文本勘误?/  孙耶西


圣灵的殿 / 马利亚·弗兰纳里·奥康纳 译 / 张鹤


当信仰成为一种装饰 / 张鹤


鲁滨逊为何漂流 / 许宏




《世代》第3期卷首语 / 许宏


纪念“宗教改革”?/ 许宏


路德发出《九十五条论纲》的真实历史 / 许宏


一封五百年前寄出的信 / 马丁·路德  译 / 许宏


从路德哲学看:西方历史的张力及活力 / 许宏


中国改革开放: 1517年以降 / 许宏


对宗教改革的批判性反思 / 李晋、马丽


宗教改革与中国教会公开化 / 孙毅


再思宗教改革 / 郄佳斌


反思宗教改革的“称义”与“成圣” / 以勒


16世纪天主教改革:澄清与反思 / 孙泽汐


重评归正宗传统的兴起 / 理查德·穆勒  译 / 李晋、马丽  校 / 许宏


解构主导式叙事 / 理查德·穆勒  译 / 李晋、马丽  校 / 许宏


认识经院主义和人文主义 / 理查德·穆勒  译 / 李晋、马丽  校 / 许宏


异文化经验: 新教神学形成中的欠缺因素 / 颜新恩


如何在启蒙时代谈论“启蒙” /  约拿单·爱德华兹   译 / 思思  校 / 李晋、许宏


天问 / 利亚


不安于读中译本 / 《世代》


《世代》第3期封二 /  张道洽、马远


如何阅读世代 /《世代》




《世代》第4期卷首语 / 许宏


“帝国”及其“他者” / 许宏


在暂时和永恒中:两个国度的叙事 / 李晋、马丽


《但以理书》中的帝国观念 / 孙毅


“富强”作为价值观的伦理学辨析 / 黄一琨


罗马帝国的神学叙事:以奥古斯都为例 / 丁祖潘


帝国出击:三世纪的系统迫害与西普里安的教会 /  孙泽汐


流放金口约翰:一位帝国首都主教的遭遇 / 袁永甲


如何认识被遮蔽的中国 / 许宏


上帝之手: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探微 / 聂一婷


访客 / 山眼


帝国的瞬息 /《世代》


如何研究政治神学 /《世代》


互联网之外的世界 /《世代》




《世代》第5期卷首语 / 许宏


认识基督生命的人性 / 孙毅


基督教文学?一个对谈 / 张鹤、荣光启、齐宏伟、王文胜、姜原来


现代中国基督教文学浅谈 / 刘丽霞


当代中国大陆基督教文学研究举要 / 孙毅


“母爱”为何成为中国新文学的显著主题 / 雪汉青


《雅歌》中的爱与死:主体有限性的两个端点 / 张晓丹


有一种阅读,让灵魂战栗 / 张鹤


那洒下影子的真实 /  孙耶西


救国视野下的耶稣形象:试论五四时期陈独秀对基督教的态度变化 / 丁祖潘


怀我于心如印 置我于臂如章 / 《世代》


在随手转发的时代做研究 /《世代》




《世代》第6期卷首语 / 许宏


澄清此问题:什么是启蒙?/ 许宏


什么启蒙?何种理性?一个神学批判性的反思 / 李晋


论启蒙:康德、巴特、傅柯 / 林鸿信


康德论启蒙 / 李世标


苏格兰启蒙与法国启蒙的异同:以哈奇森、卢梭论自然状态为例 / 丁祖潘


活在成年的世界中:朋霍费尔对启蒙运动之后时代的反思 / 孙毅


为何在韩国信基督是“爱国”,在中国却不是?/ 马丽、李晋


墨面基督在中国 / 刘丽霞


启蒙历史的两个场景 / 《世代》


从要有光,到要有启蒙 /《世代》


那个世代的朋友圈 / 《世代》


如何做研究:与西方学者交流 /《世代》




《世代》第7期卷首语 / 许宏 


1919年前后中国的多重景象:五四运动、和合本圣经、及其它 / 许宏


狄考文与新约官话和合本圣经翻译 / 丁祖潘


百年之后的致敬 / 张鹤


雅歌的翻译:庭院深深深几许?/ 张晓丹


《肥皂》的打开及包上:鲁迅慢读 / 书拉密


1919年北京:一个瞬间 / 许宏


天国是努力进入的?/ 许宏


唤醒、启蒙与群众政治:读费约翰《唤醒中国》/ 孙泽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